财经频道 > 正文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传递新信息 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

2019-11-19 08:00 作者:李丹丹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中国人民银行11月16日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传递出最新的政策动向。《报告》中对于CPI判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具体思路等表述,均较上一期报告发生了明显的调整。

众所周知,货币政策与物价关系密切。2019年以来,CPI由年初不到2%的水平逐步走高至10月份的3.8%;PPI则从4月份0.9%的年内高点逐步下探至10月份的-1.6%。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是如何看待的?

《报告》判断,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大体平衡,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猪瘟疫情等造成的供给冲击尚需一定时间平复,短期内消费物价仍面临上行压力,需持续密切监测动态变化,警惕通胀预期发散。”《报告》提醒。

对于未来一个阶段,《报告》预计,进入2020年下半年后,翘尾因素对PPI的影响将小于2019年且更加稳定,CPI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冲击将逐步消退,两者间的差距有望趋于收窄。

基于以上判断,货币政策会如何操作?《报告》指出,保持定力,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同时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注重预期引导,防止通胀预期发散。

由此可以看出,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不会改变,尤其是“大水漫灌”不会出现。《报告》尤其指出,货币政策保持定力,主动维护好我国在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行常态货币政策国家的地位。

但是,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显然将加强。上一期报告“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的表述已经调整为本期《报告》中的“加强逆周期调节”。

记者还观察到,此前常出现的“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的表述并没有出现于本期《报告》中,而是增加了“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这进一步印证了,在当前“六稳”的大局下,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会强化。

具体而言,增强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精准把握好调控的度,加强预期引导,警惕通胀预期发散。继续平衡好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从供需两端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缓解局部性社会信用收缩压力。

《报告》还透露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规定的最新进展情况。今年4月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拟在今年制定的规章有7项,其中就包括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规定。《报告》称,中国人民银行正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拟从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四个维度确立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评估方法和流程,择机发布名单,并提出附加监管要求。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