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六大国有行资产规模座次重排 控坏账不良率齐降

2019-09-03 10:04 作者:曾令俊 来源:时代周报
分享到:

截至8月30日,六大国有银行相继交出了“成绩单”。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与去年年底相比,国有六大行在资产规模上有所变化:工商银行以接近30万亿元稳居第一,建设银行紧随其后,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排在第三和第四位,邮储银行(01658.HK)资产规模超过交通银行,成为第五大国有银行。

在净利润增速上,邮储银行以14.94%的增速位列第一,也是六大行中唯一增速达到两位数的;其他五大国有银行净利润增速均不超过5%,整体差距不大。

相比去年末,六大行上半年均实现了不良贷款率的下降。

对于六大行不良率齐下降,9月2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应该从两方面看:增量上,这两年随着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入,过剩产能的杠杆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导致不良的生成减弱;存量上,银行在监管要求下,过去几年加大坏账的核销力度,存量通过核销在减少。

“存量压力减轻,核销力度加大,两者叠加国有大行的不良降低,整个行业信用风险也趋于平稳,这是目前的行业状况。”曾刚进一步向记者解释道。

资产规模座次重排

今年2月11日,银保监会在官网的信息披露栏目披露了最新银行金融机构法人名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被列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五大行”正式扩容成“六大行”。

8月20日晚间,邮储银行发布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这是首份国有大行半年报。邮储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73.81亿元,同比增长14.94%,这个增速也是国有大行“之最”。

国泰君安近日发布的分析报告认为,邮储银行2019年上半年业绩超预期,一方面得益于管理效率提升带来成本端优化;另一方面是贷款占比上升有助于稳定收益率。

半年报显示,过去三年,邮储银行存贷比呈逐年上升态势,由2016年的41.32%至今年上半年,首次突破50%,达到51.66%。“之前市场对我们的印象是‘只存不贷’,这几年特别是上市后,情况已有明显改变,贷款比例增加。”8月30日,邮储银行广东某支行行长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其他五家国有银行的净利润增速集中在4.5%―5%之间,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中行垫底,净利润增速为4.55%。

如果以净利润数值比较,工商银行是当之无愧的“赚钱王”,上半年实现归属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679.31亿元,遥遥领先于同业。

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净利润分别为1541.9亿元、1214.45亿元、1140.48亿元、427.49亿元。

虽然邮储银行资产规模排第五,但其赚钱能力排在末位,上半年实现归属该行股东的净利润373.81亿元。

与2018年末相比,国有六大行在资产规模排名上有了变化,以接近30万亿元的资产规模工行排名第一;建行(24.38万亿元)、农行(23.98万亿元)和中行(22.27万亿元)紧随其后,三者差距并不大;邮储银行资产规模刚突破10万亿元,超过交行(9.89万亿元)晋级第五大国有银行。

不良率齐降

从半年报数据看,六大国有银行不良率整体下降。

“在金融监管的推动下,国有大行对坏账控制有进步,一些逾期贷款已收回,一些僵尸企业被处置,避免继续‘失血’。银行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资产质量,这是坏账率下降的主要原因。”9月2日,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具体来看,不良贷款率最低的是邮储银行,今年6月末仅为0.82%,较上年末进一步下降了0.04个百分点;农行的不良贷款率从去年末的1.59%下降至今年6月末的1.43%,下降幅度最大;不良率最高的是工行,为1.48%;其次为交通银行,不良率为1.47%。

“邮储银行不良率一直都比较低,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的存贷比不高,虽然存贷比已有所提升,但是与其他大行比有差距。”8月30日,深圳某券商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8月21日的中期业绩会上,邮储银行副行长张学文表示:“邮储银行之所以能够持续巩固资产质量的优势,主要是因为上半年严控新增不良贷款,同时加大排查力度,加强存量不良处置。”邮储银行方面还表示,会考虑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扩大零售信贷占比。

农业银行是上半年唯一一家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的国有银行。目前,农业银行已将逾期20天以上的公司类贷款全部纳入不良。

在8月30日的业绩发布会上,农业银行副行长王纬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17年以来农业银行启动三年“净表计划”,坚持控新与降旧并重,加强重点领域的风险化解和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下半年,该行将做好大额风险治理化解,严控新发生不良贷款的反弹,多措并举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如期实现三年“净表计划”和可比同业的水平。

曾刚提醒称,银行不能因为不良率下行,就放弃了对风险的关注。“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银行业、实体经济本身的调整还会导致较大的风险压力,除了信用风险以外,还有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也开始出现,在LPR出现之后,贷款利率市场化推进也必然会带动利率风险开始显现。”

“从信用风险角度来讲,银行不良贷款率在减轻,但是整体风险的压力并没有因此减弱,不能放松警惕。”曾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信用风险本身面临着调整的压力,企业债还面临一定风险,另外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一些新的风险因素在不断出现。

曾刚强调称,银行仍要把风险管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未来一段时间,防风险还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