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核心再保人行列。”于2月18日“分改子”后正式开业满一年的太平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太平再(中国)”)对自身发展提出新目标。
近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旗下太平再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太平再”)副董事长兼太平再(中国)董事长刘世宏、太平再(中国)总经理庞卫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介绍了太平再的全球化布局以及太平再(中国)的发展规划。而他们所说的核心再保人,并不是规模够大,而是要有足够的市场话语权。
太平再保费突破百亿港元
刘世宏介绍,在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精品战略下,太平再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亚洲领先、全球具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再保险公司”。从直观的保费规模来说,其要做到香港地区第一、亚洲前五,全球进入前三十。其中,前两个目标都已实现,而在全球200多家专业再保公司中,根据相关国际机构数据,太平再2014年排名为第42位,2015年第37位,预估2016年在第33名,预计2017年会进入前30名行列。
从2016年来看,在于1980年成立后的第37个年头,太平再保费达到105.8亿港元,首次突破百亿港元。“在保费规模增长的同时,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公司的经济效益每年都稳步提升。”刘世宏说,作为太平再主要业务的财产再保业务净利润达到数亿元,而始于2014年寿险业务,在去年的盈利数据也远远好于预期。
而在国际化方向下,太平再全球化布局2016年更进一步。继马来西亚纳闽分公司、太平再(中国)、太平再英国之后,太平再日本代表处成功注册,并成功完成墨西哥和关岛离岸再保人身份注册。目前,太平再业务遍及80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太平再深化与中海油、中石化、中石油、中广核等自保公司的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而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太平再积极参与了巴基斯坦3个联合循环电厂、越南海阳燃煤电厂、印尼燃煤电厂等项目的保险保障,为神华印尼爪哇7电厂、中广核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等中资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而2016年于太平再来说的特殊之处,除了保费上到百亿平台、国际化布局新突破之外,还在于太平再连续取得多家国际评级机构的A级评级,包括AMBest财务实力和信用评级A级、标准普尔信用评级A级、惠誉财务实力评级A级。评级对于任何一家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的再保人而言,都格外重要,这代表了再保人资本实力和风控水平。
中国市场占有率目标10%-15%
刘世宏说,作为总部在香港地区的中资央企,太平再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并已提出“进入中国市场核心再保险人行列”的目标,进而承担起国有再保公司应承担的保险服务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
2015年,太平再曾提出要实现“四个转变”,第一是由区域型公司向全球化公司转变,第二是由市场跟随者向牵头人转变,第三是由传统单一型业务向综合多元化业务转变,第四是由传统服务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这其中,第一个转变是太平再总公司的目标,而后面三个转变,无一不与太平再(中国)关系密切。
而从规模上讲,中国区业务发展很快,已经逐渐替代香港地区成为太平再整个公司的业务支撑,占全部业务的大约四分之一。庞卫说,太平再(中国)目前在国内有业务合作的直保公司约40家,年度保费收入在20亿元左右,规划到“十三五”末期,包含产险、寿险业务在内的保费规模达到40亿元左右。“保费目标制定得并不激进,这一方面符合再保公司注重稳健、专业的特点,同时也因为再保人的市场话语权不完全靠规模。”
而太平再所指的核心再保人,也并非规模做大,而是要有市场话语权。庞卫说,对于再保人来说,规模意味着市场占有率,而市场话语权还要看定价能力、成为首席再保人的能力,以及团队在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以及解决方案设计方面发挥的作用。
刘世宏说,从核心再保人角度讲,太平再(中国)已与国内大型直保财险公司都建立了合作,并得到对方认可,市场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庞卫进一步介绍,2016年,太平再(中国)在主要客户的核心业务上取得突破,与排名前列的财险直保公司有协议分保业务合作,并在部分大型财险公司的重要超赔业务中,担任首席再保险人。
同时,太平再(中国)积极探索特殊风险业务领域业务,助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参与财政部、工信部、保监会三部委联合推出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责任保险、商务部对外援助成套项目以及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项目、农业保险等国家重点项目。另外,其在航空航天类保险业务等领域不断投入人力、精力进行研究和探索,推动市场创新产品、客户需求和自身业务发展。目前,这类保险业务在国内较少,但保险需求空间够大。
庞卫表示,太平再(中国)以10%-15%的市场占有率为自己的中长期目标,目前其市场份额约为2%。要实现目标,太平再(中国)在能力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组织架构、团队搭建,以业务系统和专业技术工具为标志的软实力的积累等。根据太平再(中国)已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其2016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合计约69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