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财经频道> 财经聚焦 > 正文

青岛民营经济发展蓝图 2020年私营企业超40万户

来源:新闻网综合 作者: 2017-02-16 09:31:52 字号:A- A+
    记者从昨日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近日,市政府正式下发通知,在全市组织实施《青岛市“十三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作为未来五年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蓝图,将为青岛民营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对于提升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优化营商发展环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全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据悉,我市编制民营经济专项规划在全国同类城市属于首创,是系统研究、规划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尝试。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市私营企业达到40万户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6000亿元。

    《规划》共分三大板块、九章内容,整体贯穿了中央、省、市对“十三五”期间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总体思路,同时融合了青岛的地域特色。据了解,我市是全国同类城市和省内各地市首次编制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城市,《规划》具有首创性,有明显的示范价值;把优化发展环境,包括政策、法治、市场、金融等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政策表述更加具体,并作为政府部门的行动计划来部署落实,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条件,着眼长远性;明确了空间布局和重点发展领域,突出引领性,放在全国、全市发展的大局考虑筹划,创造性提出了民营经济“三核十地、三轴多点”空间布局结构和四大重点发展领域,空间布局和重点发展领域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领域属于第一次提出,有利于发挥《规划》的宏观引领和战略蓝图作用;分层分类明确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强指导性,围绕优化环境、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国际化发展等四个方面,《规划》提出了相关任务目标和主要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另外,《规划》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青岛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和推进“三中心一基地”建设为契机,以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标杆城市和民营经济创业创新示范城市为目标,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发展目标

    私企年均增8%以上

    “十三五”时期,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改革创新,初步形成具有青岛区域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模式。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机制体质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政商关系基本建立,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民营企业家大量涌现,经济规模明显扩大,活力和创造力持续提升。全面对标深圳、苏州、武汉等国内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提升,民营经济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努力推动民营经济创业创新、转型升级继续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到2020年底,全市私营企业达到40万户以上,年均增长8%以上;注册资本(金)2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6%左右;个体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00万人以上。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6600亿元,年均增长9%,占全市比重达到50%。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到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三产结构调整为3:45:52。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00亿元;新兴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达到5000亿元;民营经济各行业发展要有进有退,传统产业和资源依赖性产业大幅减少,高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民营经济重要支撑。

    创新驱动更加凸显

    到2020年,民营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显著提升,民营科技企业数量占全部民营企业数量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民营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700家,年增长12%以上;拥有专利民营企业数量较“十二五”末显著提高。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货物贸易出口总额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增长,全市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总额到2020年突破600亿美元。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额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速在15%以上;服务外包执行额突破50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

    对外投资显著提高

    2016年至2020年,累计对外投资额突破1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5%左右。以跨境贸易互联互通区域合作为支撑,以双向投资贸易项目建设为带动,以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开发为载体,进一步拓展经贸合作新领域。

    政策支持更加全面

    到2020年底,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全面放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商事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政策落实更加有力,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全国领先营商环境初步建成。

    发展格局

    三核十地 三轴多点

    集聚发展三大发展核

    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东岸民营经济发展核。围绕“做优做美”,在金融服务、现代商贸、总部经济、时尚消费、旅游休闲与健康养生、科技信息和文化创意等领域全面发展高端民营服务业,努力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东岸民营经济发展核,为建设有影响力的财富特色金融中心、有吸引力的半岛高端消费中心、功能完善的区域性商务中心和国际知名的旅游休闲与健康养生目的地提供支撑。

    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西岸民营经济发展核。围绕“做大做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旅游度假、通用航空、科技服务、文化创意、蓝色金融、生命健康等领域全面壮大海洋类民营企业,努力形成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西岸民营经济发展核,放大中德生态园和中韩创新产业园等国际园区功能,推动民营新兴产业和民营特色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集群式发展,为壮大新区产业规模和提升发展质量提供强大后续动力。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北岸民营经济发展核。围绕“做高做新”,统筹红岛片区、城阳区和新机场片区,突出发展科技服务业,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专业化科技服务。在软件与信息技术、蓝色生物医药、海洋装备研发、高端装备智造、节能环保与新材料、健康休闲等领域全面发展民营新兴产业,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北岸民营经济发展核,为打造国际一流的生态型科技新城,建设有较强辐射力的区域性高端科技服务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延伸发展十大高地

    以即墨、胶州、平度、莱西四市驻地和蓝谷海洋科技城、董家口港城、鳌山湾新城、胶东国际空港新城等外围组团为重点,着力打造以10个次中心城市为重点的民营经济发展高地,全面打造商贸物流、汽车配件、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节能环保、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节能环保、文化娱乐等民营经济重点产业,增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四市驻地按照现代化中等城市要求,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突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重点推进服务型民营企业的集聚和发展;重点功能组团按照布局合理、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要求,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培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向各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转 型,以业态创新促进现代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拓展经济发展领域,延长产业发展链条,探索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增长点。

    全面推进轴带展开

    以滨海蓝色经济发展带、烟威青综合发展带和济潍青综合发展带为三轴,围绕滨海“蓝高新”民营经济走廊、烟威青“ 智造业”民营经济走廊和济潍青“高增值”经济走廊,重点打造城阳棘洪滩轨道交通、即墨龙泉汽车、黄岛董家口高端装备、平度新河生态化工、平度南村电子家电、莱西姜山新能源汽车、高新区祥茂河智能制造、胶州九龙航空、即墨金口医药生物等民营制造业功能区,以及金家岭财富金融聚集区、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邮轮母港国际金贸中心、灵山湾影视文化区、李沧交通商务区、城阳总部商务区、青岛软件科技城、董家口港区物流园、即墨国际商贸城、胶州湾国际物流园等10大民营服务业功能区,集聚发展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零部件、船舶海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制造、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商贸流通、现代观光农业等民营经济支柱产业。通过轴带展开,带动全域民营经济梯次推进、均衡发展。

    努力强化多点布局

    围绕重点建设的50个工业产业集聚区,推动民营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统筹规划产业集聚区、人口集聚区、综合服务区、生态保护区,培育各类民营服务业态,构建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十三五”时期,争取新增10个民营经济特色园区,园区的工业增加值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比重,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增加10%,形成一批带动作用显著、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力争到“十三五” 末,市级认定的小企业产业园达到100个,小企业创业基地达到50个,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达到10个。全市小企业产业园和创业基地入驻民营企业户数超过7000户,年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实现增加值达到160亿元,上缴税金达到38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

    重点领域

    四大领域创新发展

    推动民营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围绕十大新型工业千亿级产业发展民营制造业。依托全市轨道交通装备、汽车、船舶海工、机械装备、家电、石化、橡胶、服装、食品、电子信息等十大新型工业千亿级产业,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引导轨道交通装备、汽车、船舶海工、机械装备4个装备制造业的配套民营产业加快集群式发展。促进民营资本进入家电、石化、橡胶、服装、食品、电子信息等6个重点产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兴工业产业链。

    围绕十大新兴产业推进民营企业智能化。在民营经济领域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具有基础的新兴产业,组织研发工业机器人、三维 (3D)打印、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和智能化生产线,推进高端芯片、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智能部件研发与产业化。

    鼓励民营制造业发展新经济业态和商业模式。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信息技术向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渗透,生产方式向智能、精细、协同、绿色转变,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包设计、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等制造新模式。推动线上与线下、制造与服务、科技与市场、产业与金融深度结合发展,探索新型产学研运营机制。

    推动民营服务业现代化发展

    打造十大民营现代服务业。推动民营资本重点进入金融、科技服务(含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现代旅游、现代商贸、高端商务(含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教育、健康养老(含体育)、会展等领域。实施“标准化+”战略,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服务标准,叫响“青岛服务”品牌。

    支持民营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抓住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机遇,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发展社区电商、农村电商等新型商业模式。建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海外仓,构建全球零售网络。

    大力实施广告拉动发展战略。到“十三五”末,全市广告经营单位突破1.5万家,年广告经营额突破60亿元,涌现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一批广告龙头企业。

    推动民营蓝色产业体系化发展

    全面建设蓝色粮仓,到2020年,作业远洋渔船总数达到200艘,年产量超过20万吨。大力发展蓝色制造业,依托青岛蓝谷海水淡化示范基地的科技支撑能力和行业凝聚力,全力打造国家级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全球重要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中心。突出发展蓝色服务业,以海洋产业为依托,以航运物流、滨海旅游等传统海洋服务业为重点,促进涉海金融服务、海洋大数据服务、海洋科技服务、涉海电子商务、涉海高效物流、海洋文化体验、海洋体育休闲等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民营蓝色服务业品牌和产业体系。

    推动农业和公共事业民营化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扶持农业基础装备水平提升、生产功能区建设、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种业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创新驱动、耕地质量提升、生态保护和提升等“十大工程”,培育10万农业创客,打造10家农业众创空间,建设100万亩粮油高产示范区。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到2020年,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达到1000所,民办学历教育学校和在校生比例达到总数的20%。

    大力发展民办医疗机构。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设立社会办医政府专项奖补资金,对于新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科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分别给予500万元和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服务。到2020年,民办养老床位总数达到7万张,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达到70%。

    转型发展

    做大做强 做专做精

    做大做强民营骨干企业

    在大力发展重点民营企业,建立重点企业数据库,实行“一企一策”。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建立骨干型中小企业名录,扶持一批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好的骨干型中小企业成长升级为大企业大集团。强化民营企业品牌培育,“十三五”时期,努力培育60家国内知名、行业领先的民营品牌企业,引导中小企业逐步向品牌产业链和品牌聚集区发展,重点打造“十类标志性品牌产品、十强优势品牌产业链和十大重点品牌聚集区”。到2020年末,国内商标注册申请量年均增长20%以上,全市注册商标总量突破16万件;培育3-5件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商标品牌及10家龙头企业;全市拥有驰名商标160件、省著名商标600件、市著名商标700件。

    做专做精民营小微企业

    全面解决“融资难”问题,搭建小微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设立小微信贷专营机构,积极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效供给。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每年认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示范企业,重点帮扶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拓宽小微企业发展空间,对为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创新提供免费工位、优惠场所和宽带接入、公共软件、公共设备、公益性创业辅导活动的小企业产业园、创业基地等创业创新载体,市财政采取股权投资方式进行扶持。

    民营市场主体达97.62万户

    近年来,我市全力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的 “主力军”。

    市场主体快速增加

    截至2016年12月,全市民营市场主体达到97.62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总量的96.97%。其中,私营企业32.3万户、个体工商户64.2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5.1%、0.55%和11.06%,全市民营市场主体注册资本达到15098亿元,同比增长46.56%。全市民营市场主体总量较2014年3月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增加38.8万户,增长了65.97%。

    经营规模接近过半

    民营经济的增加值与税收均接近或超者过了各类所有制经济总和的半数。2015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110.3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4.2%。2016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883.82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为44.2%。

    就业贡献愈发突出

    民营经济多年来一直是我市新吸纳就业的主渠道。2016年,全市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50.2万人,同比增长9.6%,占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口总量的73.9%,同比增长率高于全市就业增长率6.5%,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占比分别比2014年和2015年高出8.3和4.2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稳步调整

    民营企业的三次产业结构和外向度更趋合理,在服务业、进出口方面均已处于整体经济中的主要位置。2016年,全市民营限上批发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29.4亿元,同比增长11.7%;限上零售企业营业收入1269.7亿元,同比增长13.1%;限上餐饮业营业额42.9亿元,同比增长2.6%;全市民营企业出口额1351.6亿元,同比增长3.7%,占比达到53.9%;全市累计备案核准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项目1020个,投资额134亿美元,占比达62.8%。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348家,比上年同期增加602家,增长77.6%,其中95%以上为民营企业;全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400个,占全市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的比重达到61%;全市民营企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到77家,占全市企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总数的67.54%。

    组织形式逐渐完善

    “个转企、企上规、规改股、股上市”的企业组织形式升级链渐露端倪。2016年,全市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数量比值为33:67,较上年上升3个百分点;全部私营企业中,公司制企业30.74万户,占比达到95.8%,比2015年提高4.5个百分点。2016年,全市上市公司总数150家(主板45家、新三板105家),其中,民营上市公司达到136家(主板32家、新三板104家),占比达90.6%,新三板挂牌企业较2014年增长近10倍。

青岛新闻网贷款无忧

正规渠道 超低利率 最快当天放款 顾问式服务

其它报名方式
400-819-9518
青岛新闻网声明:凡注明“来源:青岛新闻网”或“来源:青岛新闻网财经”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青岛新闻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青岛新闻网赞同其观点。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窦晓文
-

图说财经


聚焦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