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养老金市场化委托运作模式的相关工作有序推进;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稳步发展,截至2015年末,积累资金9526亿元 ,覆盖75000家企业和2316万职工,并且连续两年取得9%以上的行业平均投资业绩,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一触即发;第三支柱个人税延养老险相关政策有望年内落地,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利用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创新载体,为个人帐户式的养老金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日前,在养老金、泛资管与全球化投资论坛上,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敬惠如上表示。
对于养老金市场中最重要主体之一的养老保险公司发展现状,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苏罡表示,“养老保险公司存在定位、牌照和创新优势,但也存在成本和资源劣势。”
正因如此,“养老保险公司必须积极向养老金融服务的综合服务商方向转型;关注全球化资产配置与风险分散;在资产配置、投资标的甄选和风险管控等领域进行更多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徐敬惠总结道。
持续占企业年金法人受托市场超七成
此前,首家以“养老金管理公司”命名的主体——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成为首家“银行系”养老金管理公司。
目前,已经开展企业年金管理业务的其余5家养老保险公司——国寿养老、平安养老、泰康养老、太平养老和长江养老,全部具备了受托、投资和账管的资质,正在全面对接养老金政策和客户需求,并且已成为养老金市场中最重要的主体。
保监会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5家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缴费874.2亿元,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共计4168.8亿元,企业年金投资管理资产3525.51亿元。与2014年相比,受托管理增加1008.86亿元,投资管理资产增加667.62亿元。
对此,苏罡解释称,“在企业年金法人受托市场上,养老保险公司持续占有超过70%的份额,且稳定增长;在企业年金法人投管市场上,竞争比受托业务更为激烈,但养老保险公司依然保持了接近40%的份额,仅次于基金公司。整体而言,养老保险公司能够保持稳定略升的份额,极为不容易。”
养老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是什么?苏罡认为,“首先是定位优势。养老保险公司专业性特点比较鲜明,其将企业年金、养老保障作为主营业务,并且投入最大的资源推动主营业务发展,从而使其相对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拥有更多专业化特点。”
“其次,养老保险公司在监管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也拥有了更多元的牌照,包括保险资金受托管理牌照、发行资产管理产品牌照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养老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能力。”
不过,苏罡对养老保险公司存在的劣势并不讳言。因为建立养老金管理系统需要对信息系统、人员网络和人才储备进行一定投入,而养老金业务管理费偏低,明显低于市场化水平,使得包括养老保险公司在内的养老金管理公司的商业管理模式显得比较困难,养老金管理公司在成本投入上明显弱于其他市场化机构。这也使得养老金公司股东和各方资源投入方有一些犹豫,资源的投入是不是能得到合理的、等同于类似商业机构所能获得的回报,容易形成资源劣势。
但他同时表示,“成本劣势也好,资源劣势也罢,都不能构成养老金管理公司的战略性阻碍,优势和劣势总是同时存在。”
兼顾机构与个人客户、资金与资产端
对于养老保险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徐敬惠给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泛资管时代打破了资管领域的竞争界限,养老金管理公司必须积极向养老金融综合服务商方向转型。一方面,主动由单纯的服务机构客户向兼顾个人客户转型,全面进军养老财富管理的零售市场,抢占个人客户资源,为养老金个人投资权的放开做好铺垫;另一方面,积极向服务于资金端向兼顾资产端需求转型,传统养老金管理业务主要服务于资金端的资产保值增值需求,未来养老保险公司需要主动出击,给予资产端融资需求更大关注,打通资金端与资产端,进而全面渗透资产管理产业链各个核心环节,培育资金寻求、资产寻找、风险定价、产品营销和投资管理等综合能力。
其次,国内市场信用风险集中爆发,使养老金全球化资产配置与风险分散引发关注。过去一段时间,国内资产市场持续动荡,债券市场因实体经济经营困难出现了风险,市场利率下行又带来另类投资的资产荒,单单局限于国内市场的做法对养老金保值增值将提出严峻考验,而养老金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已经是海外市场成熟的做法,这既可以分散风险,也可以享受不同地区的发展红利。
最后,养老制度改革为养老金管理行业创造了新的增长点,也对养老保险公司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养老金管理公司作为广义的养老资产管理者,需要在资产配置、投资标的的甄选和风险管控等领域进行更多深入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