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养老保险专业委员会、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及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养老险”) 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养老金投资论坛”在京召开。此次论坛对养老金投资的政策研究、产品创新及未来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会上,相关专家表示虽然当前保险行业在参与养老金投资管理方面仍处于初期阶段,但专业的养老保险公司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根据人社部发布的2015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五家养老险公司受托管理规模合计达到4169.83亿元,在十家受托人中占比72.7%。四家养老险公司和三家保险资管公司投资管理规模合计达到4790.7亿元,在二十家投资管理人中占比达到51.7%。
据平安养老险董事长兼CEO杜永茂透露,经过十年的发展,平安养老险已经走上一条专业经营、创新发展的道路。截至2015年底,公司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规模1272亿,投资管理规模1326亿,在国内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中保持领先。根据保监会公布的业务统计数据(含保险、年金、资产类业务等),公司2015年销售总规模达1800亿,按规模总量进入保险行业前八大公司,获评亚洲最佳养老险公司。
杜永茂介绍,2012-2015年,平安养老险单一计划投资业绩是市场上连续四年超越三年定存款利率的6家投资管理人之一,也是唯一达到这个目标的养老险公司。2015年在市场大幅波动的环境下,公司整体投资收益仍达10.36%,高于市场0.48个百分点;权益类单一计划收益率12.11%,高于市场1.61个百分点,稳居市场第六。数据显示,平安受托下2007-2015年客户平均投资业绩13.4%,高于市场2.1个百分点。
针对2016年企业年金投资策略,平安养老险投资总监王承炜分析认为,需充分发挥长期资金的优势,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平安的组合会尽量分散化投资,积极探索新的领域,提高组合的有效性;其次,要资产配置均衡化。具体投资策略上,核心关注利率、信用和增长等要点。
谈到企业年金投资的探索与创新时,平安养老险年金总监李连仁指出,与国际上成熟的养老金投资相比,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风险偏好总体偏低,委托人风险需求与收益需求不匹配,也无法体现员工差异化的风险收益偏好。未来也可以进一步引入风险平价配置模型,并逐步尝试个人投资选择权。对此,平安养老险在这方面已经做好准备,“E企赢”、“好福利”分别为企业人事和员工提供了网络端和移动端应用平台,实现企业年金管理的移动化和自动化。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对此,杜永茂指出,随着国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运作即将落地,基本养老金结余即将市场化投资运作,养老第三支柱政策将择机出台,养老险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平安养老险将全面投身于中国养老保障三个支柱建设,在监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为中国养老保障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让客户放心,让监管满意,让市场认同的专业养老资产管理机构。
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副主任王治超、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朱进元、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总裁徐玉长、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经理叶国标、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杜永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等业内专家、学者及上百位大型企业相关负责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