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共享经济的大旗的滴滴出行,近日推出了和令人匪夷所思的“伙伴创业计划”,面向北京、广州、深圳、武汉和成都五地试点招募10万车主,做专职的滴滴司机,此举让人不禁想起投资人朱啸虎不久前对神州专车“伪共享经济”的指责。而现在,“伙伴创业计划”的专职司机,提供车辆(共有模式),几乎是神州专车B2C模式的翻版。滴滴不惜打投资人的脸,来推出这个项目,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1,10万车主,对出租车市场冲击巨大,挑战政策红线。
若滴滴此举顺利推行,北京、广州、深圳、武汉、成都,仅五个城市,就会新增10万专职的司机,根据滴滴所展示的“伙伴创业计划”内容,车辆主要是十万以下的A级车,以及新能源的比亚迪秦,这类车辆肯定达不到“专车级别”,只能跑快车、顺风车,其定价会和现存的出租车一致甚至更低。这也就意味着,五个城市会突然涌现出10万“伪出租车”,平均到每个城市,就是两万,对北京而言,就是新增近1/3的运力,对上海而言,则达到近1/2的运力,这种做法,是对交通部规定的公然对抗。
2,出车不出牌,“伙伴创业计划”可能导致外牌车涌入大城市,加剧拥堵。
在滴滴“伙伴创业计划”所推出的五个城市里,北京、广州、深圳三地目前对车牌都实行的是摇号制度,而摇号中签率北京低至0.15%,其他两城也在1%左右,这意味着“买车容易上路难”,最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很多人通过该计划买到车后,上外地牌照进行运营,加剧城市拥堵,而外地牌照在北京、广州、深圳的运营成本,更是远高于本地牌照,更不用说北广深等地已经多次对外地牌照运营进行了清理。而司机如果租用本地牌照,又会大幅增加运营成本,但滴滴出行并未对此部分风险进行告知。
3,每月完成流水?滴滴也在革自己的命。
伙伴计划推出后,滴滴将会成为易到模式的复制品,C2C+B2C的结合,这个模式的最大悖论是如何平衡私家车和平台车辆的派单,为了增加这部分专职司机的积极性,滴滴在派单上可能会向这部分司机倾斜,那其他私家车主接单的概率会大幅下降,势必造成私家车主的流失。滴滴此举,是在继抛弃出租车之后,佣金抽成之后,过河拆桥的又一次体现。这可能也是滴滴考虑如何摆脱对平台车主依赖的应对。另一方面,现在滴滴平台的巨大流量,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补贴,而补贴是不可持续的模式,在业内已有共识,“伙伴创业计划”的伙伴们要3年后才能完全拥有所有权,在这三年间,如果滴滴资金链断裂或者补贴减少,单量势必大幅下降,届时无法完成规定的流水,收入必然会大打折扣,达不到滴滴所许诺的预期。
4,线上转线下,滴滴运营能力跟不上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