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军人剃度出家成为僧人,从俗名吴淞到法号释来空,这是一种怎样的缘分和情怀?
在华夏保险致敬抗战老兵2015公益行动“一脉·1945”的探访名单中,释来空因其僧人身份,显得非常独特。7月12日,“一脉·1945”的志愿者们满怀虔诚,专程赶赴湖南常德乾明寺,找到了大师。
僧寮地下长眠八千战友
现年93岁的释来空大师从2010年开始在乾明寺修行。来此之前,他已经在常德石门县夹山寺清修了12年。
乾明寺位于德山东麓,最高峰孤峰岭下,始建于唐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佛教禅宗祖庭之一。公元860年,宰相裴休题匾“古德禅院”,武陵太守薛廷望奉旨修建“铁经幢”,流传至今,为佛门稀世之宝。
但是释来空到此修行,却不是冲着千年古刹的名望,而是因为这里长眠了他的8000多名战友。大师如今所住的僧寮,地下埋藏的恰是常德会战时死难将士的无碑墓群。
常德会战幸存者之一
1938年,俗名吴淞的释来空,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名参加了孙立人领导的税警总团。当时,他根本想不到自己今后会成为一名僧人。
1943年11月至12月,侵华日军对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了一场战争——常德会战。当时日军第11军出动约9万人进攻常德,中国号称“虎贲军”的国军74军57师苦战16昼夜,牺牲8000多人,几乎全军覆没。
后来,吴淞所在的第10军第3师奉命增援,跟日军殊死搏斗。“战斗异常惨烈,从德山孤峰岭打到老茅头,不到一公里,我们的部队就牺牲了1400多人!”老人说。好在6天后,中国军队收复常德。此时,吴淞所在的营仅3人幸存。
来空不空 超度亡灵
1998年,吴淞在常德石门县夹山寺剃度出家,法名释来空。在得知德山乾明寺修复后,他就立即来到了乾明寺,与长眠在此的战友朝夕相伴。
每天清晨,释来空大师都会起来做早课,念诵《大悲咒》为战友超度亡灵。“我出家,我念经,是希望没有战争,没有这些残酷的悲剧,所有的人不要再受到伤害。我会以这里为归宿,与长眠在此的战友在一起。”大师说。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寺庙遍地,却从来没有消弭战祸,更阻挡不了日寇铁蹄入侵。释来空大师祈求没有战争的心愿,不知何时能够实现?但是作为一位血战余生的抗战英雄,他心中的这份慈悲和对昔日战友的怀念,却已经找到了归宿!在乾明寺,“一脉·1945”的志愿者们与大师合影留念,才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
2015“致敬抗战老兵”公益行动以“一脉•1945”为主题,活动开展时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华夏保险希望通过此次行动,再次向曾经浴血奋战的抗战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将积极发动广大青少年参与,共同传承抗战老兵为国家为民族奋勇拼搏、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