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企IPO长达21年的历程,见证了青岛企业由小及大、抱团发展的过程。从青岛啤酒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再到青岛特锐德抢得创业板头筹;从青岛海尔、海信电器、澳柯玛、青岛啤酒、青岛双星绽放出青岛的“五朵金花”,再到特锐德、汉缆股份、东方铁塔、东软载波和恒顺电气凝聚成青岛电力板块的小“五朵金花”,青岛已上市公司的成长之路为后继者提供了样本,也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标的。记者梳理几条脉络为您展现青岛上市公司的“成长册”。
首家港股
青啤连续14年分红
说起第一,青岛啤酒实现了岛城上市公司零的突破。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31760万股H种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8月27日,国内发行的1亿股A种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两次发行共募集资金约16.3亿元人民币。当年,青岛啤酒发行认购表的消息刚公布,全国各地的投资者陆续涌进青岛,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深圳人……从认购开始前一日,银行刚下班就开始带着马扎、席子、帐篷在各网点前聚集排队,青啤一时成为了众多股民争相追捧的股票。
“在更广范围内参与资本的自由流动、自由交易,意味着青岛企业实现了本质上的开放突变。在资本因素之外,企业更多地吸收了开放要素,并推动了企业国际化因子的生成。”国元证券青岛营业部投资顾问于玉龙这样说。
如今,作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的青岛啤酒,从营业收入来看,青岛啤酒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282.91亿元,同比增长9.73%,实现营业利润23.51亿元,同比增长9.93%,业绩颇为稳定。随着公司的发展,为了积极回馈广大股东,青啤已经连续14年实现现金分红,且分红金额不断增加,2013年每10股派发红利4.5元(含税)。
创业板NO.1
特锐德业绩大跨步
青岛啤酒开创了内地企业在港上市的先河,岛城另一家企业特锐德则幸运地成为了创业板的NO.1。从2009年10月底上市开始,特锐德业绩实现了大跨步增长:2013年年报显示,特锐德实现营业收入13.53亿元,比2012年度增长103.82%,实现了业绩翻番,在岛城上市公司中增幅遥遥领先。
同时,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也闪转腾挪、身姿活跃:去年年内通过兼并、收购和战略合作等方式新增参股、控股了乐山一拉得电纲自动化有限公司、山西晋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晋缘电力化学清洗中心有限公司、青岛特锐德高压设备有限公司、特锐德电气(青岛)有限公司、辽宁电能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期内未完成股权交割)6家子公司。海通证券湛山一路营业部投顾孔力前分析说,这些参股、控股公司将使特锐德获得业务范围、整体规模和区域市场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五朵金花”
奠定青岛品牌之都
青岛这个中国的品牌之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凭着海尔、海信、青啤、澳柯玛、双星“五朵金花”而享誉国内外。如今,作为青岛工业支柱的这五朵金花依旧引领着各自行业的发展。
“从背景上来分析,青岛‘五朵金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在上世纪90年代,青岛的‘金花’产品基本上都是满足温饱时期的生活消费品。主要解决‘衣’、‘食’等方面的问题——食品饮料产业和日用消费品工业进入大发展时期。”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程国有教授认为。
如今,青岛“五朵金花”不仅是企业的荣誉,也是其所在行业的缩影,更是青岛这座城市产业特点的一个符号象征。正是依托 “五朵金花”建立起来的企业群体,奠定了青岛品牌之都的雏形,青岛的品牌制造业以及青岛制造业聚集的资金、品牌、人才优势,依旧是岛城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
在资本市场上,近年来,青岛的“五朵金花”都在进行不懈的探索,海尔在海外并购、海信的技术立企、青啤的战略扩张、双星的产业整合、澳柯玛的创新思维都给予投资者更多的期待。
小“五朵金花”
成立电力设备俱乐部
目前青岛已有特锐德、汉缆股份、东方铁塔、东软载波、恒顺电气这5家电力设备上市公司,在电力设备行业绽放出小 “五朵金花”。从2013年公布的年报显示,这5家企业业绩都不俗。所谓同行是冤家,但是同属电力设备板块的5家青岛上市公司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竞争格局。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表示:“5家公司虽然同属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但是各公司产品重叠性很小,市场互补性很强,竞争小。5家企业的联合,可以使单个公司的市场网络、社会资源瞬间放大数倍,成为企业发展的新的推动力,反而形成‘1+1>2’的合作格局。”
据了解,早在2009年,汉缆股份和东方铁塔就曾联手合作。双方当年共同中标我国第一个特高压输电工程。此外,东软载波正在致力于未来智慧家居的建设,同样存在和汉缆股份等公司的合作空间。此前,青岛电力设备上市公司俱乐部已经成立,这为5家上市企业抱团取暖提供了平台和保障。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刘文俭说:“以特锐德、汉缆股份为代表的青岛电力设备行业,如果利用上市公司集群优势、资本优势、研发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将会把青岛市打造成为中国电力设备最大的高端制造业基地之一。”
借壳重组
扭亏为盈才是硬道理
2013年,青岛本地股掀起了并购重组热潮,因此也被业内人士誉为本地股的“重组年”。
连续三年的亏损让原来的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年被更名为*ST黄海。不过,经过2013年和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重组,在去年年报中还是亏损的*ST黄海,在今年的一季报终于扭亏为盈,并且正式更名为天华院。另外,从青岛金王的年报可以发现 ,2013年青岛金王在化妆品领域的发展思路逐渐显现,去年公司收购了杭州悠可,打通了化妆品线上销售渠道 ;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打造线上与线下互动的O2O 商业模式。“青岛金王拟打造‘第二个聚美优品’,已经将化妆品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海通证券湛山一路营业部投资顾问孙式红说。
另外,青岛亚星借壳的*ST大通终于“脱星摘帽”,其成功借壳上市荣登“青岛首只地产股”的交椅。不过纵观本地重组股,其成绩可谓喜忧参半,业内人士提醒重组股后期表现还要看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