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城晚报记者 刘薇 实习生 高丽钦 上市银行年报披露渐入尾声,有关银行高利润、高薪的话题不断。而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已披露年报的13家上市银行公告发现,有不少学者、教授、专家以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的身份参与到银行的公司治理中,并在银行领取不错的报酬。记者统计年报发现,13家上市银行中有45位学者型独董和外部监事,从银行领取的税前报酬个人最高达101.5万元。大部分领酬在20万元到40万元之间,数目可观。 民生银行独董报酬“拔头筹” 记者浏览已发布2011年年报的13家上市银行年报发现,有45位学者、专家型独董和外部监事,从银行领取报酬超过100万的有一人,超过40万的有4人,超过30万的有8位,接近统计人数的三分之一。 其中现任民生银行独立董事的王松奇从银行获得的报酬最高,报告期内从该行领取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01.5万元。王松奇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紧随其后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钱颖一任工商银行的独董,2011年他从该行领取税前报酬为49万元。 知名学者巴曙松(微博)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此前他担任兴业银行的独董,从该行领取税前报酬为30万元,由于任期已满,他在今年3月辞去了此职。 其他的独董、监事中,也不乏专家身影。像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担任着交通银行独董,报告期内从该行领取税前报酬25万元。此外还有胡祖六、张维迎等,分别担任浦发银行外部监事和独立董事,从该行领取20万元的税前报酬。 不过记者也发现,也有一些独董或外部监事的报酬并未公布,有银行内部人士表示,独董或外部监事领取的报酬会以多种方式体现,如车马费、津贴、补助等,由于监管部门对这部分报酬并没有硬性规定为是否发放、以何种形式发放等,所以在披露上也可能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费用体现。 任职学者未过多“偏袒”银行 专家、学者从银行领取不菲报酬,难免会有人质疑:会不会出现“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替银行单方面说好话的情况? 记者搜罗各方信息发现,这种情况倒确实不多见。在评论一些银行热点问题上,大部分专家的观点相对客观。如谈银行暴利,很多专家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既不否认银行高利润,也分析具体原因;在谈银行高薪时,从激励机制的角度出发分析,未出现过多偏袒言论。 上市银行学者型独董、外部监事年税前报酬Top5 姓名 担任职务 身份 任职银行 报告期内从该行领取的税前报酬总额 (单位:万元) 王松奇 独立董事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民生银行 101.5 钱颖一 独立董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工商银行 49.0 邱东 独立董事 北京师范大学国民核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农业银行 44.0 黄启民 独立董事 香港大学商学院名誉副教授 建设银行 44.0 赵锡军 独立董事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建设银行 41.0 相关链接 部分知名独董、监事言论 李若山:当独董很无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PACC学术主任李若山现任兴业银行独立董事,据网上疯传的一份“李若山语录”显示,他对当独董“很无奈”,而且言辞犀利。“我在五家公司当独立董事,我很无奈……找我当独立董事。我说找我干什么,他们说‘李教授您当独立董事好,对外很独立,对内很懂事,还不会给我添麻烦。’” 巴曙松谈“银行暴利” 巴曙松认为,暴利主要是看从哪个指标来看,单纯用净利差来衡量,中国和很多国家相比水平差不多,真正导致银行利润大幅上升的原因,是这一轮四万亿应对危机、带动银行信贷大幅的扩张带来的盈利增长。但他同时认为不能仅仅看一年两年,要放到整个经济周期角度、不同时期来看,在扩张时期当然利润多,但经济回落时利润肯定很快就会回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