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西海岸世界级产业崛起 青岛西海岸世界级产业崛起 西海岸,将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向上生长。 在这激越的宏大叙事中,经济新区是壮阔的开篇,一座新城的崛起则是终极的指向。 奋力打造国际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国际航运枢纽、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示范区、国家海陆统筹发展试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先导区等国家战略层面的发展平台,全力突破体制、机制的壁垒,锐意创新要素的配置方式……这所有的努力,最核心的诉求就是推动一座海洋高端产业集聚、生态环境一流、城市功能完善、综合实力强劲的现代化新城的崛起。 从“新区”到“新城”,沿着这条内在的发展轴线,我们眺望—— 一座全新的“西海岸新城”,将拥有怎样强悍的竞争实力?它将如何丰盈大青岛海湾型城市的架构?这座城市民众的幸福,将因此拥有怎样日益确凿的根基? 我们眺望。因为坚信,未来并不遥远。 一座城:世界级产业全新生长 飞速崛起的“西海岸新城”,将拥有诸多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在达成“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新青岛”这一既定目标的同时,作为青岛战略性的经济增长极,新区将推动整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再上层楼。 采访中,只需七八分钟,我们即驱车穿越胶州湾来到西海岸,沿滨海大道一路向西,直到青岛海岸线的尽头:董家口港。 这个昔日渔村曾经的“日出千帆起,日落万盏灯”,早已成为记忆。视线所及,是港口建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胶南市委书记万建忠介绍,董家口港区面积达到72平方公里,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少有的。在充分发挥港口吞吐能力的同时,和港口紧密相关的产业,因此可以更合理、更高效的配置。在港区之外,是235平方公里的董家口经济区。临港工业可以从容布局。 像董家口这样沧海桑田般的大幅变迁,正在西海岸激越上演。包括董家口经济区在内,分工各异,相互支撑的“一心五区”的全新架构,将重塑西海岸的空间形态和产业格局。 董家口经济区向东,是占地约60平方公里的古镇口服务保障区,这里将发展商贸、居住、文化、教育、娱乐等配套服务业,打造生活服务保障基地。越过大珠山,则是规划面积约330平方公里的新区中心区。核心功能是金融服务、现代商务、高端商业、旅游度假。 越过小珠山,是面积约190平方公里的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和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是区域崛起的推进器。再向东是110平方公里的保税功能拓展区。保税港区独特的政策优势将主要在这里充分释放。在这些功能区之间,海岛、大珠山和小珠山共同组成面积约190平方公里的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 在这全新架构下,前湾港与董家口就像磁石的两端,一条条清晰明确的磁感线在2096平方公里的磁场内重新整合配置资源,以强大吸附力聚合产业要素,一批世界级的产业将跃世而出。 海洋高端石化产业。中石化LNG一期建成年接卸能力3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项目,远期达到1000万吨的接卸能力;海湾集团投资47.6亿的董家口石化深加工基地等一批采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大型石化项目在董家口布局,打造董家口石油化工基地。与已有的1000万吨级大炼油、丽东化工等龙头项目以及近百家石化配套企业,将共同携手推动西海岸石化产业脱胎换骨。 世界一流的海工基地。海西湾内8平方公里的区域中,北船重工、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武船重工等骨干制造企业的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在海洋装备制造业向董家口和胶南区域的溢出过程中,海洋装备制造业也将逼近千亿大关、世界一流的海工基地确立不可撼动的地位。 世界顶级的家电电子基地。汇集了海尔、海信、三美电机、东元机电等世界知名品牌的西海岸,已经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目前正在向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玻璃基板制造、整体模组一体化设计、芯片等重点领域发力,相信用不了太久,一个占据技术高地,拥有千亿级庞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将巍然耸立。 除此之外,西海岸的产业发展后劲更值得期待。依托中德生态园、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与世界发展最前沿的合作,将为西海岸新兴产业,特别是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提供全新的可能。 一座城:“创新圣地”指日可期 飞速崛起的“西海岸新城”,不止是一座产业之城,更将是一座创新之城。 良好的发展环境,完备的支撑体系,将让创新的因子,在这里充分涌流,这里将成为人们追求创新的圣地。 在胶南一家企业采访时,我们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前不久,两名来自南京的研究生就业选择时,在这家企业和一家南京本地的企业之间,犹豫不定。后来董事长干脆带着他们沿着海底隧道和海湾大桥跑了一圈,向他们介绍了西海岸经济新区的规划。“正是西海岸这个全新的发展战略,打动了他们”,这名董事长说,“他们意识到,胶南已经不再是此前的那个县级市,而是身处一个堪比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这样的国家级战略新区了。” 有专家分析,西海岸发展的广阔前景,将让人才选择的天平就此倾斜。这里将成为吸引人才的强力磁石。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青岛明月海藻采访时,我们了解到,这家去年销售收入15亿元的企业,制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5年规划。产业链条从单纯的海藻加工向海洋特色食品、海洋新型药物及功能性生物材料、海洋护肤个人护理品、海藻生物肥料等产业延伸,5年左右销售收入将扩大至百亿。“正是有了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建设,让我们积蓄的能量有了爆发的契机,”明月海藻董事长张国防说,“产业园区一下子扩张至1000亩,还辟出专门的空间让我们建设研发中心,我们自己都没想到。” 拥有这样的产业发展机会,又何愁人才不来?张国防自信满满。 吸纳人才就业的同时,西海岸还千方百计为人才创业提供支撑。在《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中,我们看到,依托西海岸强悍的产业环境,扶持海洋科技小巨人被重点强调。“引导风险投资方向,重点扶持科研人员、产业技术人员、大学生和留学生带头创业,大力培育初创型企业。”为此,西海岸将在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诸多领域给予全力支持。 西海岸自身以大学为主体的人才培养也在不断发力。 目前,仅在青岛开发区,就有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7所驻区高校,在校生人数已高达11万人。2011年,有1.6万人在开发区实现就业,今年的目标是2万人。而开发区设定的目标是 “十二五”末实现10万大学生在当地就业。 在可见的未来,可以想见,人才纷至沓来,机会层出不穷,生活保障有力……整个西海岸将呈现出令人艳羡的蓬勃朝气,将激发出令人难以遏制的创新冲动。 一座创新之城呼之欲出。 一座城:海湾之都扑面而来 飞速崛起的“西海岸新城”,将是一座与东海岸的老城区比肩而立的海湾之都。 浩淼的胶州湾是阻隔,更将是纽带,在一条条跨海通道的牵引之下,东西海岸,将跨越空间的区隔,在功能上高度融合、高效联动。届时,大青岛倾力构建的海湾型城市才真正神形兼备,整座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才能更为充分地发挥。 其实,就在当下,东西海岸之间的融合、互动,已经悄然加速。市委常委、西海岸经济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青岛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张大勇给我们提供了一组很有说服力的数字。 目前黄岛的工业产值是3500亿元,接近全市的三分之一;青岛的金融系统中,流动的资金43%在黄岛;在青岛2400亿元的税收当中,有800亿元产生在黄岛;在青岛的进出口货值当中,1400亿美元是通过黄岛的口岸实现的,折合人民币一万多亿元。 “如此大的经济总量,实际上是与青岛老城融为一体的”,张大勇说,“如产业和口岸在黄岛,它产生的一些现代服务业,一些金融贸易的结算则在老市区。比如说我们港航企业,港口和航运企业,差不多三分之二左右在老市区,但它的大部分作业是在黄岛口岸。” 不只是在经济层面,城市要素中的医疗、教育等诸多公共服务领域,融合也已开始。投资12亿元的西海岸医疗中心就是最新的例证。这家由青医附院托管的医院拥有1600张床位,使青医附院的总床位增至4100张。自身的竞争力得以大幅提高,同时,西海岸医疗水平得以提升,老城区看病难也得到缓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融合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依托秀美的海岸线,西海岸新城将快速崛起。 假若从空中俯瞰,西海岸这片2096平方公里的区域,小珠山、铁镢山、藏马山和大珠山构成了区域内东北-西南向的生态走廊。在这些走廊的分隔之下,一个个功能板块跳跃式的灵动布局,岸线、旅游、产业、田园得以充分舒展。 徜徉其间,在延续青岛以“山海城”为核心特征的城市风格的同时,依托自身的自然禀赋,按照最新的城市发展理念,西海岸将呈现全新的城市样态。“它是滨海的,时尚的,它也是田园的,”一位规划专家这样描述,“人们生活其间既能有效率的保障,但也很享受宜居的安逸。” 用大青岛的视野注视,西海岸新城的崛起,将有力地“填平”东西海岸间的空间区隔,更将有力地消除人们心中长久以来形成的心理壁垒。东西海岸这两大城区,将在全新的海湾型的大青岛的架构中,实现真正的融合。 那时的青岛,将是一个湾区都市的全新形态,就像旧金山、阿姆斯特丹、香港…… 目前,大桥和隧道每天35000辆的跨海交通量肯定将被几何级数的增长不断刷新。更多的跨海通道,更多的交通方式,将让人们更方便地跨越胶州湾,从而也真正地跨越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想像一下,每当樱花、玉兰开放的时候,不止是在东海岸的中山公园去赏花,西海岸银沙滩占地2000亩的植物园,也将成为人们的目的地。爬爬大珠山、小珠山,也将和去浮山、崂山一样自然、随意。 想像一下,住在西岸、工作在东岸,住在东岸、工作在西岸,都将变得如此平常。而每到周末,上高中的学生从西海岸返回东海岸的家中,也将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西海岸新城”的崛起将改变这座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它更将改变这座城市的存在方式。 空前放大的城市架构,以及其中蕴涵的强大经济能量,将让海湾型的新青岛,更加有力地在半岛领跑。 在环渤海、长三角这两大都市圈之间,以新青岛为核心,半岛城市群将因此成为新的增长极,从而在区域竞争中,觅得更多的机会。 一座美丽的城市正扑面而来。 我们眺望,我们畅想。(记者 韩光亮 段晓东 林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