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本报报道了张先生的“千万美国国债”,反馈的信息纷至沓来,甚至有国外的华人打来越洋电话,表示愿意向张先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过,也有人说曾经带着类似债券到美国财政部咨询过,对方表示没有发行过此类债券。对此,张先生表示,还是希望尽力完成心愿。 千万美元国债的消息一见报,立刻引发了不小的反响,不少外地的读者也打来电话表示关注。 第一个打进电话的青岛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他就接触过类似的事情,“当时一位来自即墨的刘先生拿出三张1935年发行的千万美国国债,请我一位身在美国的朋友帮忙做过鉴定,不过后来事情不了了之。”这次看到同样的情况,张先生愿意再次出面帮他做鉴定。 市民隋女士则说:“这么个老大爷,自己年龄大了也不懂外语,守着这么一笔遗产多着急啊,如果能把债券兑出来老人就可以享福了。” 另一位姓张的市民也表示可以牵头,介绍美国的机构到青岛来为“国债”做鉴定,如果是真的,立刻可以兑现。“我有个朋友在美国的银行工作,专门负责寻找那些海外没兑现的国债 。他们来回的费用都自己负担,如果鉴定出债券不是真的,也不用张先生出任何费用。” 10月31日中午,记者还接到了一个来自加拿大的电话,美籍华人苏先生从网上看到信息,特意打来电话表示希望帮助张先生。“我去美国很方便,只要告诉我该干什么就行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尽力帮他办。都是华人,我愿意替同胞完成心愿。”苏先生表示,自己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具体怎么操作可以和张先生慢慢沟通,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我现在在德国汉堡,公司的老板及其美国朋友得知这件事后,愿意帮助这位张先生。张先生兑换国债的事情,我可以全程帮助他。”青岛人赵女士也从网上看到了消息,她告诉记者,可以把张先生的债券扫描一份传给她,先联系鉴定。本周三她将回到青岛,到时候就能和他面谈了。 随后,记者收到了赵女士发来的邮件,其中的字句让人很感动:“老板非常热心,多年来一直在帮青岛的爱国人士在欧洲搜集各种德占青岛时期的文物。希望张先生能跟我们联系,一起把这个事给办了。” “债券的事情,可能不是很乐观。”在接到多个支持张先生的电话后,市民薛先生告诉记者,10年前,自己曾经带着类似的债券亲自到美国财政部咨询过,结果无疾而终。 “当时,我在莱西有个朋友,拿出一摞债券请我帮他去美国兑换。那些债券总价值有几亿,外观看起来和报纸上张先生的非常相似。”薛先生说,自己带着债券去了美国,却没有找到上面写的发行方“华盛顿银行”,后来去美国财政部咨询,一位专门负责此类业务的官员看到债券后告诉他,美国没有发行过这样的债券。“人家说,正规的债券,上面必须有发行银行的公章,可是这个就没有。另外债券上‘美国财政部’的写法,都和实际的写法不一样。”最后,薛先生把这些债券还给了那位朋友,事情无果而终。 10月31日下午,记者致电张先生,反馈了热线情况。对于薛先生的说法,张先生表示,自己的债券是真的 ,而且的确是祖父当年购买的美国发行的国债 。听到在国外的华人愿意帮他兑现债券,张先生非常激动。“谢谢他们!具体怎么做我们再商量。我现在没有多少钱,事情办好之后会好好感谢他们的 ,一定要尽力把这个债券兑出来 !”记者 田歌颖 实习生 王燕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