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庆长假前,A股的节节败退,早已敲醒了投资者的“十月革命”美梦。不过,长假期间,伴随着欧债危机警报的暂时解除以及美国经济数据的好于预期,欧美股市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此前笼罩在A股上方的外围“阴云”似乎暂时消散,在此情形下,过度超跌的A股会否借机发动一波反弹行情呢? “政策底”隐现 A股有望迎来“开门红” 国庆长假期间,欧美股市先抑后扬,相较长假前更实现微幅上涨。外围警报的暂时解除,令连跌了三个月的A股反弹需求日趋强烈,节后A股有望上演“开门红”行情。不过,在欧美主要经济体仍处于经济下滑阶段以及国内货币政策延续紧缩态势的背景下,“市场底”依然只是美好的憧憬。短期而言,“政策底”若隐若现,A股超跌反弹一触即发,但在“政策底”真正出现前,A股反转还言之尚早。 长假外围影响偏正面 国庆长假期间,海外股市剧烈波动。在欧债危机暂缓、美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的背景下,欧美股市普遍先抑后扬,道琼斯工业指数累计上涨1.74%,英国富时指数累计上涨3.41%,法国CAC指数累计上涨3.67%,德国DAX指数累计上涨3.08%。总体上,外围股市长假期间先抑后扬的走势,对节后A股影响偏正面。 国内方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0月1日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9月PMI指数连续两个月上升并在2009年3月以后始终维持在50%的荣衰分水岭之上,这表明在外围经济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经济总体仍保持增长态势。不过,纵向来看,9月份是制造业的传统旺季,在过去6年中,9月PMI较8月平均环比上涨2.3个百分点,今年9月份仅环比上涨0.3个百分点,显著低于历年平均水平,而今年9月份的PMI数据与2008年9月份一致,为近年同期的低点。这或表明在流动性持续紧缩以及内外需同时放缓的共同作用下,制造业的季节性扩张受到了明显的抑制。此外,数据显示,9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9.3%,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以零售业为首的消费性行业带动非制造业经济活动整体活跃。预计国内经济中期仍将继续“软着陆”,而在紧缩货币政策累积效应渐现、通胀高位回落以及海外经济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国内经济仍将能继续维持健康运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投资者信心。 “熊”转“牛”须看政策脸色 从月K线的角度来看,A股历史上出现连续4个月下跌的情况并不多见,而今年7月初至9月底,沪综指连续三个月下挫,累计跌幅达14.59%。考虑到去年7月份创出的阶段性低点2319点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预计10月A股在2319点上方展开反弹的概率较大。 不过,今年的十月行情恐怕难以复制去年波澜壮阔的“十月革命”,对投资者而言更多是减少亏损以及解套的机会。A股自4月份见到年内高点位3067点后便一直走熊,年内整体呈现出“温水煮青蛙”的阴跌特征,每次下跌均源于悲观预期,而反弹则源于悲观预期的兑现。总体而言,市场对利空的反应程度远强于对利好的反应。 当前,“估值底”尽管早已被击破,但在外围经济整体处于下行周期以及国内紧缩货币政策依旧的背景下,空头仍有相当的做空动力。而看空中国经济无疑是空头手中最大的利器。目前在物价下行几成定局的背景下,即使货币政策不能如期放松,诸如定向宽松之类的货币政策微调在10月之后将大概率地出现。但问题在于,在整体市场氛围偏“熊”的背景下,仅仅依靠货币政策的微调或许还很难真正鼓舞投资者信心。如果美国经济延续颓势、欧债危机继续发酵,那么做多氛围很难大面积扩散。 当然,目前A股较低的估值水平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这种“错配”主要源于二级市场供需的不平衡。在M2增速持续下降、市场估值中枢不断下移的情况下,新股发行的速度与节奏并未放慢,后续新华保险以及中国邮政的融资仍在进行。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通胀压力的缓解,未来货币政策至少不存在继续收紧的空间,因此伴随着政策的适当放松,未来A股整体估值水平有望得到回归。中长期来看,当前的A股确实已进入“价值”区域,不过对一般投资者而言,左侧交易的风险仍然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