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是青岛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那么,青岛“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发展目标?主要保障措施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展望十二五”系列报道,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深入解读青岛“十二五”规划,更好地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在更高的起点上谋篇布局,在激烈的竞争中奋勇争先。 ■我市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11%的目标,这个增速比“十一五”规划低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当减缓,主要是为了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用到转方式、调结构、求质量、惠民生上。 ■我市在《规划纲要》里还提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7%,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这项目标的确定,是从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方面考虑提出的。《规划纲要》里提出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争取达到1000亿元,则突出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我市还首次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年均增长11%以上,比“十一五”规划高1个百分点的目标,以努力体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十二五”期间,青岛将迎来跨越式发展阶段,已经确定的“十二五”主要目标令人鼓舞: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创新青岛、文化青岛、和谐青岛、开放青岛、宜居青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015年争取达到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 城市功能得到新提升。环湾型城市发展格局更加完善,中心城区协调发展,北部新城区初具规模。全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争取达到1800万标准箱。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1800万人次,青岛新机场开工建设。城市地铁顺利运营。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现代化、国际化特征更加明显,国际性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强化。 城乡统筹形成新格局。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五市城区、重点组团和重点中心镇规模显著扩大,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55%。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循环经济向纵深发展。全市河流水质功能区达标率力争达到90%,22条主要污染控制河流水质全部达到常见鱼类生长要求,胶州湾整体水质达到良好水平。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林木蓄积量达到1082万立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初步建成绿色生态城区。 社会事业进入新阶段。文化青岛建设成效显著,文化要素加快聚集和彰显,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地位明显提升。科技力量显著增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达到50张,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2岁以上。 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市区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基本解决,农村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得到完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供热、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共安全保障得到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这些主要指标的安排,是经过与国家、省反复对接,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后提出的。在《规划纲要》里,我市提出了经济发展、科技教育、城市功能、资源环境、人民生活5大类共27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为9项,突出了资源环境约束和民生改善。 这位负责人说,根据中央关于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和我市实际,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市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11%的目标。这个增速比 “十一五”规划低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当减缓,主要是为了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用到转方式、调结构、求质量、惠民生上。 他说,我市在《规划纲要》里还提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7%,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这项目标的确定,是从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方面考虑提出的。《规划纲要》里提出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争取达到1000亿元,则突出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我市还首次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年均增长11%以上,比“十一五”规划高1个百分点的目标,以努力体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刘芳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