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财经频道> 青岛财经 > 正文

春节临近 提示岛城市民九类商品小心消费陷阱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2011-01-25 09:19:37

    春节临近,购物、美容、餐饮、家政服务等9大类消费领域人气爆棚,但也有不少陷阱,针对相关情况,工商部门于1月24日特别发布消费提示,逐一提醒9大类“热消费”中的陷阱,提醒消费者要看清楚。

    ■买年货尽量选择正规商场

    年货市场是个大热门,工商部门提醒,购物应尽量选择正规商场、超市,食品、餐具及一些须用电、加热使用的、有安全标准的商品,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有无“QS”标志。

    防范少数商家虚假标价(价签标得低、实际交费高)、虚假折扣(先抬价、再打折)、模糊赠售(买一赠一的赠品不值钱或无用)、附加条件赠送等销售陷阱。

    消费者尤其要注意,避免与“黄牛党”发生交易,因为“黄牛党”不会出具发票等消费证据,一旦上当受骗,往往无法维权。

    ■年夜饭预订前要了解全面

    预订年夜饭是过年的大事,工商部门提出,设置最低消费、消毒餐具、茶位、小菜等费用和打折情况等,应在预订前全面了解,最好让店家列出菜单、明确消费数量和质量,并与饭店签订书面协议,消费后注意查看账单与预定是否相符,避免多付款。

    ■美容美发搞清优惠活动细节

    年前是美容、美发类消费纠纷的高发期。许多店家都会推出打折、附赠活动,市民最好要询问详细,如“买一赠一”、“消费满500元赠300元”之类的宣传,要问清具体含义。

    涉及到医疗美容的服务项目,要到具有医疗美容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要事先签订一式两份的服务协议。协议应规定要求有专业资质的医师操作,服务项目、美容具体标准、收费明细等具体条款和内容。

    ■预付费要签订书面合同

    春节也是各种预付费消费大肆敛财的好时机。工商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不要贪便宜而大量买卡,另对预付费式消费卡的使用范围、期限、功能、退款条件等细节要了解清楚,不要听商家的口头承诺,应要求签订书面合同,要特别关注终止服务、转让条件等限制性约定。

    ■家政服务事先明确用工时间

    家政服务人员迟到早退、服务缩水……还没到春节,工商部门接到的家政服务投诉就已经一箩筐了。

    执法人员提醒,尽量不要在路边随便找人到家服务,应尽量找正规家政服务公司介绍人员上门服务,并与提供人员的公司签订服务协议。对上门服务人员,市民要根据自家情况,现场提醒服务人员,叮嘱一些注意事项,有必要时监督服务,避免发生不愉快 。

    春节前服务费用可能出现涨价,或工时打包,如一次上门服务不少于4小时,时间不足仍按4小时收费等,消费者应事先明确并与商家明确用工时间。

    ■转发短信记得保留好相关凭证

    春节期间很多人互相转发短信祝福,有的短信,转发的代价令人始料不及。比如,部分运营商所发出的带有*号的“炫短信”或“动感短信”,一旦转发,不光要花费发送短信费用,还会发生0.5元的“特别”收费。

    消费提示中特别指出,节日期间,自编短信回复 、祝福亲朋好友,收到短信代码发来的短信息时,应注意查看,确定自己没有异议时再使用不迟。如怀疑信息有问题,应在手机里保留好相关凭证。

    ■竞猜热线收费高谨慎参与

    春节前后,一些经营者利用媒体的一些栏目设置有奖竞猜节目,开通热线电话,而这些电话一般都是声讯电话,收费标准较一般话费高很多,参与者一定要谨慎。

    曾有消费者反映,某年春节看到电视频道播出的有奖竞猜节目,谜底很简单,试着拨打热线电话,接通后话务员提示要他等待,就是接不到现场,而他从画面上看到的却是提醒观众立即拨打电话的催促声,直到节目结束他的电话也没有接到现场。事后,他查了一下话费清单,被扣100多元。

    ■旅游签订详细旅游合同

    春节出游一定要选资质合格的正规旅行社,不能单纯看报价,应研究不同报价所包含的系类服务内容,包括线路和景点,交通工具、住宿条件、餐饮档次、自费项目、购物次数等,防止盲目低价、不问细节落入消费陷阱。要与旅行社签订包括上述内容的详细旅游合同,商定违约责任和解决条款,并索取发票。

    需要拼车、租车的市民,应选择有正规资质的中介公司,仔细了解车辆状况、车辆保险、事故途径等事宜,签定条款齐全的协议。

    ■娱乐选择信誉好的场所

    春节期间,人们娱乐活动增多,到歌厅、酒吧、茶座等场所消费很是普遍,以往纠纷主要集中在收费不明确、食品质量有问题等方面。因此,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到信誉好的娱乐休闲场所消费,注意查看食品包装、标签和认证标志等,并问清收费标准,消费后索要正规发票或凭证。

-

相关阅读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落实工资指导线 企业效益好应及时涨工资
下一篇:今年再搬15家老企业 空出区域将建商业住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