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胡笑红 实习记者王丽梅)9月1日,《法治周末》报道了一则用问题奶粉在山西应县更换包装后重新上市的消息将雅士利推到了生死边缘,从当天晚上到昨天下午,当地俩政府部门相继出具调查报告显示,雅士利奶粉回溶事件子虚乌有。 “那则消息一出,我们就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了,9月1日晚上10点多,公安局就出了调查报告。”昨天一早,雅士利有关负责人张先生就给记者发来这份落款是“应县公安局”的调查报告影印件显示,“接到报案后,我局高度重视,指令迅速出警,并马上进行调查取证。经查实,山西雅士利乳业有限公司从未在孙某经营的冷库内存放过任何‘问题’奶粉,也没有在该冷库进行拆封包装,同时孙某也从未接受过相关媒体采访。” 记者昨天上午从应县质监局获悉,该局负责人昨天上午即到雅士利当地工厂调查。昨天下午5点多,记者从雅士利方面获悉,该局已向应县人民政府做了书面调查报告,报告明确称:关于部分媒体报道山西雅士利工厂采用“回溶粉”问题,与事实不符,在我局历年监管监测工作中,无发现山西雅士利有违规的操作。 报告称:从2008年9月13日至今,我局派2人驻厂监管,对山西雅士利公司原料入库、领用、加工实行全程监管,对产品出厂进行了批批送检,全部合格。 另外,9月1日晚上8点左右,记者登录相关网站发现,《法治周末》的那则报道已经显示“被删除”。昨天,雅士利张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法治周末》已就相关报道出具撤稿函。记者看到,这份落款是“法治周末报社”的说明函指出,“本报近日刊发了《追踪雅士利问题奶粉去向》一文,一些网站将标题改为《雅士利被曝将问题奶粉更换包装后重新上市》予以转载,我们认为,这很易引起读者误读。本报已在网络版上将此稿删除”。 ■记者手记 不要随意中伤中国乳业 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水落石出还不到一个月,“问题奶粉重装上市”又再次兴风作浪,击鼓传花似的谣言,这次被中伤的是又一家知名企业雅士利。所幸的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下,千千万万惴惴不安的父母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但是我们不禁要问,谁又是这些事件的真正操纵者呢?深受三聚氰胺打击的中国乳业,还能经受得住这种接二连三的莫名冲击吗? 乳业知名专家王丁棉直接表示,这一事件不排除同业恶性竞争在里面,两年前三聚氰胺事发时政府监控非常严厉,直到现在奶粉监管仍十分严格,“厂商若为了30吨奶粉,也不值得赔上几十亿元的生意”。 这一说法让记者不禁联想起一件事:圣元事件还在调查中时,包括本报在内的全国主要媒体跑食品线的记者都曾收到好几封匿名信,邮件矛头直指另一知名国产奶粉品牌贝因美公司,称其是“有名的恶搞公司”,经常在其他同行出现负面消息的时候推波助澜。该邮件还表示,若要了解这些事情是否属实,可向圣元负责媒体公关的张迎玖求证。后来,本报记者曾与贝因美和圣元方面联系,贝因美称是根本没有的事情,而圣元也表示根本不知道这个事情。 到底是谁发了这封邮件?谁又能同时拥有全国那么多跑食品线记者的邮箱地址?本报记者随后回复该邮件称,“如果你说的是事实,请你留下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然而从此再无音信。 问题奶粉虽然真相大白于天下,但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遭遇无端伤害的影响不可能就彻底消失,消费者受到的无辜感情愚弄也无法一时抚平。 不论是否有居心叵测的人存在,目前我们应该做的是,把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思考给予中国乳制品产业的发展,真心希望更多的民族企业自强不息地去强壮整个民族。 |